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胡明哲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高研班教学跟踪】东方岩彩 梵境巡礼——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艺术考察汇报展

2015-04-10 11:13:2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罗亚坤
A-A+

  2015年4月1日-10日,中央美术学院主楼展厅举办着《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》印度考察汇报展。展览以印度考察作为主线,细致地解析了东方绘画的方言——岩彩画的历史文脉溯源,同时展出了当代岩彩画的创新性的探索表现。

  今年一月,带着前期充分的文献调研和作业方案,岩彩画高研班在印度进行21天的艺术考察。考察归来,师生们利用寒假,细细梳理考察和采集的收获。在看似紧凑的时间里,却给了我们一个结合了作品,影像,实物,文字等多层面的展览,囊括了印度石窟壁画考察,印度城市色彩采集,印度细密画解析图文等等很多精致和精彩的内容。印度考察汇报展中的影像,译文,文论,采集,作业,包括策展和布展,所有的事项全部由高研班师生自己完成。

学生手绘影像展示墙

  走进展厅就会被一面具有典型石窟气息的影像墙面所吸引,手绘的墙面与石窟考察的现场视频播放相得益彰。印度石窟考察被剪辑成非常有意思的六个视频短片,每段视频配合着当地代表性的音乐,带领观者重游德干高原上埃洛拉石窟和阿旃陀石窟。

  另一面展示的是材质采集转译。

  也是这次印度考察的一个作业要求:随机采集一对材质关系,进行与岩彩画相关的转译。有意思的是整体看来是一面很统一很和谐的岩彩画展示,细细观看后就会感受到每一系列作品,都承载着每一位学生对印度的不同感受和对岩彩画表现的不同探索。

材质采集转译岩彩画创作

金璐,甘雨作品 鲍莹,王盛作品 魏艳青,蒲建英作品

  甘雨的作品,源于恒河边晾晒的织物。被河水冲刷的河岸和周边的建筑,以及晾晒在台阶上的织物,都透露着自然和历史的信息。甘雨运用岩彩的语言方式,将织物的起伏和柔软与沙砾的平静和坚硬对比结合,表现了印度所代表的东方审美在历史沟壑中的沉淀。金璐的作品,则是出于对于首饰的喜爱,她运用首饰的材质和色彩关系,引申出相关的岩彩画作品,别具一格。

  鲍莹的作品,运用红土的质朴对比斑驳的金属。而王盛的作品,则将晶莹的颗粒,对比土质的龟裂。美感来源都是印度考察所见。

  魏艳青的作品以华丽的金线,对比质朴的岩彩微粉和微粒。

  蒲建英作品则以粗燥的树皮和钢条,对比松散的砂岩颗粒。

中国工笔画研究院何家英院长与胡明哲教授深入讨论

展厅一角

  在城市色彩采集的展示区,展示了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色彩研究方法制作的作业。印度考察期间,同学们都带着色标卡,精心纪录下饱含东方文化记忆的印度城市的色彩关系,作为今后岩彩画创作的审美储备。

印度细密画颜料及岩彩采集展示

  第二展厅以印度细密画的深度研究作为主题。有细密画原作的收藏,细密画创作工具材料的收藏,印度传统颜料研究的译文,细密画制作的影像以及细密画解析的理论研究。还有此次考察的学生作业——对细密画的形式解析。不大的展厅,却吸引了许多观者驻足观赏,细细讨论。

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参观展览

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参观展览

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全体合影

  展览详细内容参见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3MjUwMzQyNQ==&mid=207480870&idx=1&sn=95f84c09d291d0bd58198f20ae0ccf1a&scene=5#rd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胡明哲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